首页 | 学校主页
主页 -> 智库成果 -> 成果 -> 正文  
雒佳堃、武绍智:对焦作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供稿人:  时间:2019-11-18  次数:

焦作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应立足焦作市情,充分挖掘太极文化产业资源,顺应新时期国家深化改革的时局,把握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政策,争取更大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民间资金投入,借助云台山旅游发展优势,积极开拓太极拳文化市场和海外太极拳文化市场,对此,焦作应有所作为。

一、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太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太极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于现阶段我国太极拳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还不相适应,太极拳文化体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太极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大力推动太极文化创新更显紧迫。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有利于我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高太极文化创新能力,以内容创新为核心,在对群众太极文化需求和太极文化市场消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丰富的太极文化资源,将太极文化内容进行独特的、富有创意的挖掘与提炼,开发出深受群众喜爱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太极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立足市情乡情,盘活太极文化资源,创新做强焦作太极文化品牌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太极文化资源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太极拳文化是核心资源;山水旅游是需要加以利用和整合的资源,高等院校及各县(市)体育场馆、文化设施是应充分利用的资源等。目前,我们在利用和管理太极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在探索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盘活太极文化资源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首先要转化为文化生产,才能有效进入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并最终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景演出是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它表明演艺与旅游这两个相关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适应文化消费需求而进行着不断地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催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为推进文化创新,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了宝贵经验。近几年,《千回西域》、《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印象大红袍》、《东京梦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表现的尤为突出。我市可借鉴外地市经验,创新文化体制,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招标文化项目,吸纳艺术大师,筹划《太极魅力》《千里婵娟》《云台传奇》等符合“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精神的大型文化实景演艺活动。

在探索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盘活太极文化资源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而针对太极文化资源进行实景演出的创意性开发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探索。目前,国内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焦作已具备了开发实景演出的历史人文资源条件。焦作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地域,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孕育诞生了覃怀文化、早商周文化、山阳城汉文化、许衡文化、音律文化、药王庙中草药文化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太极文化不仅承载着凝重醇厚的民族文化精髓,而且具有丰蕴的民族文化包容性和形、意、神多方面的文化阐释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内外相谐”哲学思想生动形象的体现;这里还有世界地质公园的云台山,竹林七贤、百家岩、朱载育、董永七仙女传说,这些文化资源都为实景演出的开发,打造太极文化产业品牌,提升太极文化品质创造了条件。

产业发展依赖产品,产品的竞争力依赖名牌,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也不例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使文化产业强盛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知名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以物质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是一种浓缩了的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符号系统,它提供给消费者多种精神享受,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因此,如何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太极文化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一系列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太极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

首先,培育太极文化产业的文化品牌要求我们把丰富的太极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目前我市太极文化资源的产品转化率较低,太极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挖掘不够,不仅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很少走出国门与国外的文化产品展开竞争。因此,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必须启动太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有效机制,启动文化市场管理的新机制,提高太极文化产品的转化率,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其次,要对不同全市内太极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对不同太极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凸显其独特的特质,切记盲目跟风、雷同。我国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五大门派,各有不同风格,其所反映出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我市文化资源,创建独具特色的优势太极文化企业,使太极资源转化为太极文化产业优势。应实施优势特色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扶持若干具有品牌效应的太极文化企业,创新属于太极文化产业的知名文化品牌。

最后,要注意运用法律对太极文化品牌实施保护。由于缺乏品牌保护的法律意识,近年来,“太极”商标专利多次被抢注。目前,四川太极集团发展势头迅猛。而在日本,10多个公司已经注册了各类“太极”商标。抢先注册是以合法形式掩盖的新商标域外侵权的主要形式。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培育太极文化品牌,挖掘和提升太极文化的市场价值,塑造世界级的太极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法律手段对已形成的太极文化品牌与相关企业品牌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我市太极文化品牌的商标注册、管理等。

三、拓宽太极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促进太极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是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高效的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加大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力度,增强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能力,应当成为今后我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太极文化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尽快出台相关太极文化投资法律、章程、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监督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太极文化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不同投融资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完善知识产权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保护措施;二是政府与太极文化企业合股共同投资。政府可以通过与文化企业等投资主体合股参与共同进行投资,这样不但为企业等投资主体分摊了风险,同时也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资方面的压力;三是加强政府在太极文化产业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扩大太极文化投资方面的定位中,政府的重点不在“投”资,而在“融”资。即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系统和服务平台,规范太极文化投资市场,让富有潜力的太极文化项目与国内外优质资本融合。

2.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太极文化产业

出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考虑,目前,文化产业进入壁垒较高,民间进入的深度明显不足。据2014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民间储蓄已达113.86万亿元,如果有1/10的民间储蓄从“休眠状态”转入到“市场状态”,等于10万多亿资金进入投入和产出的商业循环,包括进入文化投资领域,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活力。焦作市如能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太极文化产业,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将会给促进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3.完善投融资手段,拓展投融资渠道

第一,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整合现有太极文化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带动社会资金投资太极文化产业。第二,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鼓励团体和个人对太极文化产业进行捐赠,鼓励社会人士和工商企业对太极文化产业进行赞助。第三,开发无形资本的融资功能。加快我市太极文化产业与新媒体、高新技术的结合,提高太极文化产业投融资客体(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技术,开发市场前景好,有竞争能力的,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使民众能够从太极文化与新技术结合带来新视觉、新感受。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太极文化产业园区规划

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发挥太极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加大太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搞好太极文化旅游公路、水电气、场管园区等项目工程。根据焦作市山川河流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利用焦作太极文化产业资源,做好太极文化以及与太极文化相关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布局北部山区为太极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园区,温县陈家沟及附近地域为太极文化园区,太极生态园区,以及焦作市区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园区,各县市区太极文化项目支点。

五、做好太极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引进工作,助推焦作太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的蓬勃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文武兼备的太极拳人才。目前,我市太极拳人才中,从事太极拳理论,太极拳文化,太极拳产业的研究人才较少,针对太极拳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的层面还停留在传统认识层次上。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造就一支符合太极拳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政府体育部门和太极拳界在发展太极拳事业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兼顾太极拳文化发展规律,制定有利于太极拳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措施,并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在海内外的太极拳名师回家乡办学;其次,吸引社会力量和教育部门,联合筹建太极拳学院或院系,将传统授徒模式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加快培养高技术、高文化、高素质的太极拳后备人才;第三,通过有效的方法,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艺,理论水平,为太极拳广泛普及奠定人才基础。把焦作建设成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太极拳培训基地,让焦作成为真正的太极拳研究、开发、培训的“太极圣地”。


原文出处:太行发展研究院内刊《太行资讯》2019年第5期(总第13期)

作者简介:雒佳堃,中共焦作市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焦作市全域旅游政策和法律研究会理事,中共焦作市中站区委法律咨询专家、法律顾问及多家企业法律顾问;武绍智,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律师团团长,被《中国法网》评为十佳律师,荣登《法制早报》“中国律师风云榜”。





最近更新
我院研究员陈桃霞...[04/24]
太行发展研究院赴...[03/17]
乡村规划与设计研...[03/15]
我院学术委员会主...[03/14]
太行发展研究院召...[03/06]
我院两项智库研究...[02/26]
学校智库研究成果...[11/24]
我院研究员受邀参...[10/27]
我院研究员受邀参...[10/27]
我院研究员受邀参...[10/27]
我校太行发展研究...[09/01]
常务副院长郑广华...[09/01]
太行发展研究院组...[08/28]
太行发展研究院承...[08/26]
乡村规划与设计研...[07/29]
太行发展研究院谷...[07/04]
我校智库研究成果...[07/04]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06/29]
关于做好2023年度...[06/24]
河南农业大学乡村...[06/24]